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赤子之心 - 神偷

More about 神偷
看了墨水心、墨水血與墨水死之後,對 Cornelia Funke(柯奈利亞‧馮克)之前的小說就有了點興趣,在圖書館中看到就會想借回家讀看看,畢竟上次讀她作品的感覺還算愉快,描述故事的筆法與故事架構上都還滿能接受的,加上翻了翻書,有些不錯的插圖,回憶起小時後看金銀島等故事書的感覺,就看了這本書。

回憶起小時後看故事書的感覺,沒錯,我是這麼寫的,而這本書也可以算是一本童書-故事主人翁是小孩子、故事內容也有小孩子喜歡的神秘與傳說、以及一個算是圓滿的結局,小孩子應該會很喜歡;而恰巧,書中探討的一個重點也是大人與小孩子之間的願望,大人希望變為小孩,而小孩想要變成大人;看這本書時我也想,回到當初睡前看看故事書,只需要上學不必煩惱其他事的時光。

大人希望變為小孩,而小孩想要變成大人,其實細想其中的道理,原因之一就是「逃避」:逃避目前階段生活的不順利與困難;換了一個身份,似乎目前的問題就不見了,大人心煩事業、經濟負擔、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如果變成了小孩,就沒有這些問題,而只要乖乖唸書就好,單純了很多;小孩煩惱考試、課業壓力又有一堆行為被限制不准做,如果變成了大人,就沒有這些問題而且沒有那麼多限制;看出來了嗎?大人或小孩,各個階段各有各的優缺點,你能做的事越多、限制越少,相對你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就越大、面對的問題就越多。

不禁令我想起當兵時的狀況,勤務兵總是羨慕文書兵可以爽爽在辦公室吹冷氣打電腦,並抱怨自己要不停出公差;但文書兵卻抱怨自己忙得太晚工作太制式化,反而羨慕勤務休息打混時間多。人都是看到別人的享受和自己的辛苦,而忽略了自己的享受和別人的辛苦;當真的要交換時,別人的享受和別人的辛苦也會一起被換過來。

說了這麼多,然而這本書還有另一點是我們身為大人要自己好好想一想的:
你會覺得小孩子的想法很幼稚不切實際嗎?
那麼你也曾經是個小孩,身為一個小孩的感覺和思考方式是怎樣呢?
我們從小孩變成大人後,是不是失去了什麼?
曾經我們也是小孩,相信各種故事和傳說,有不被現實限制的夢想和希望,那現在呢?
就因為曾經努力後卻失敗、曾經期待後卻落空、曾經相信後卻失望...
就變成務實卻沒有創造力、不犯錯而不敢做的大人了嗎?

或許不該去強分大人和小孩...
有小孩的心和大人的責任感,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去面對自己這個階段的問題、享受自己這個階段的樂趣..
C'est la vie. 這才是人生..
畢竟故事中的旋轉木馬只存在於故事中..而且在故事中也壞了...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超速的原因 - 紅綠燈

一直以來,上班騎車時都有這麼一個想法,「台北的紅綠燈設計太差了,是造成超速的原因之一」。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是紅燈,當紅燈變綠燈後,以時速40~50 Km/Hr的標準速度往前走,在下一個路口會差個3秒左右又被紅燈擋下來,而且紅燈超過百秒,而騎稍微快一點就可以通過下一個路口;如果這樣的狀況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重覆發生,那麼你會不會騎快一點?

是的,這是台北市的紅綠燈,燈號變換時間的設計,似乎沒有去做點適當的調校;往往這個路口紅燈、下個路口紅燈、再下一個路口還是紅燈,在標準的市區速限下,紅燈會輪流出來招乎你,但是只要稍微快那麼一點,則可以快速通過所有的路口號誌,幾個路口差下來的時間就有5~6分鐘,這不是一種變相的鼓勵超速嗎?

我不曉得交通部有沒有對這樣的狀況做過研究,或有沒有去想過,紅綠燈真的只是用來規範某個路口車子是否行進或停止的工具而已嗎?如果花點心思去設計秒數,不僅駕駛們不會被不斷出現的紅燈所煩心,而且可能還會乖乖的遵守速限;試想,如果我穩穩的騎時速40~50 Km/Hr的標準速度就會有很大的機率剛好在下個路口碰到綠燈,而超速反而沒有好處會需要先停下來等紅燈,這樣的設計,應該會比較好。

這並不是無法做到的,只要稍微想一下,就可以寫一篇論文了,只要用一點統計學、作業研究和系統模擬的技巧,這樣的問題我認為是可以被模組為一個有趣的數學模型,並且應該會有個理論上的最佳解(或相對較佳解)。
做個很簡單的假設,假設就只有一輛車A,兩個路口,S0與S1,S0到S1之間的距離為L1,在這個最簡單的模型中,要解決的就是在時間t=0時若S0恰巧由紅燈變為綠燈,在鼓勵速限為K之下,S1在t1時由紅燈變綠燈A恰巧可通過S1;不考慮A由停止加速到K的時間下,應該可以很簡單算出t1大約等於L1/K;也就是當A超速的話,提早到S1也是紅燈,不如保持K的速限就可輕鬆通過S1的路口。

上述是最簡單的模型,慢慢可加入多輛車,每輛車也許有快有慢,可以假設或觀察統計為某一種統計分配(Poisson之類);而也必須考慮S1路口的綠燈時間長度,與其垂直路線的狀況;也必須考率車流量大小的影響,或許車流量大時會需要較長的綠燈時間;甚至可以用系統模擬的軟體來模擬出可能較佳的時間設定,這些都是可以做的,或許和實際仍會有所差異,但是不會比現在的狀況更差了。

甚至我一直覺得,馬路上埋的感應線圈應該不只被用來感應超過白線照相、取締闖紅燈,應該也可以感應車流狀況資訊吧,有車流狀況資訊再回饋給紅綠燈,也可以更有效調節交通狀況:如東西向車流少時,綠燈秒數調小;南北向車流大時,綠燈秒數調大;這樣也不用老是一大堆車停著冒廢氣,等待明明沒有車的紅燈了...

寫出了想法,不過也要有人看到去改善...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焚書 - 華氏451度

More about 華氏451度

在「大於10的死罪」這本書的書封內頁中看到了「華氏451度」的簡介:當消防隊的職責不在是救火,而是放火燒書...;感覺這樣的背景設定滿有趣的,因此從圖書館中借來看,出乎意料之外這還是一本滿有名的書,是反烏托邦的著名代表作,作者Ray Bradbury(雷‧布萊伯利)還是一個有名的科幻小說大師,他的文字中可以自由來回現實與幻想,有別於一般小說的純敘述故事。

書中故事還算不錯,在遙遠的未來知識已經被摒除了,人們縱情於聲光娛樂效果很好很振撼的大眾媒體中,而已經沒有人讀書了,甚至持有書和讀書的人會被視為有罪!造成這個狀況有兩個主因:
一個是書本因媒體發達越來越多,良莠不齊,而且因閱讀效率的關係往往被大幅刪減,變成大家都看得懂的大眾圖文,不需動腦就可以看,人們也因此越來越不思考;
第二是越來越少人讀書之下,知識份子變相對少數,反而變成異類,想法怪異造成其他人的相形見絀,不平衡之下反而造成動亂;
上面這是書中設定的背景發生的原因,不過仔細想了一下這並沒有那麼科幻,似乎正在發生?!

目前的確,書太多了,只要有錢你就可以出書,透過行銷、包裝與廣告,你的書就會是主流的書,當然你的書要是大眾口味的,說得白一點:不能太難看懂、故事要有愛情要有暴力、或介紹時尚八卦、要有圖片越多越好、有俊男美女最好、文字不要太多修辭比喻、不要引用古文、不要講太多道理、儘量模稜兩可滿足大家想法...,找幾個名人寫序、上媒體電視曝光,喔..也許再炒作個官司,放在各書店的排行榜上,就會大賣,不是嗎?連唱片、電影不也都是這樣?包裝出來的..

書的最後面,作者的自序(讓我頗欣賞這個作者)也提到,他認為不少書商編書時,會對原作者的文章做刪修,也許為了版面、為了不要長篇大論、為了讓更多人想看想買、為了簡化,刪去可能會看不懂的修辭與比喻,然後也刪去了文字的精神,不同作者的文章讀起來幾乎一樣,莎士比亞、愛倫坡、馬克吐溫等經過這樣的『美化』都沒有差別了;或許這能解釋,為什麼很多歌星的歌聽起來感覺都一樣,而不少好萊塢電影的梗也都差不了多少...

除了上述書本身大眾化加上簡化之外,網路上就連部落格也慢慢被淘汰,長篇大論沒有人要看,微型部落格Twitter、Plurk、Facebook大行其道,寫文章已經縮小到分享想法了;論壇留言版中回應充斥著無意義的灌水、嫖竊文章、嫖竊回應內容,而大部份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郵件分享中不時可看到一些『有趣』的小學生週記或作文,亂寫的文章某種程度被『稱讚』為有趣有創意,像是種變相的鼓勵;而電視談話節目上,談論八卦、政治漫罵的一大堆,甚至大學生談論作弊、混夜店、混亂的男女關係等都裡所當然,許多媒體提供的資訊(或許不配稱做資訊,因為資訊的定義是處理過的資料),幾乎可不用大腦,會帶來快樂與放鬆,然而不會讓你思考,而這就是所謂的『大眾口味』;長久下來,會思考的人的確會變少數,有深度的書也會變少數,「華氏451度」的狀況也許會出現在未來的某一天。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雨中賽車的藝術 - 我在雨中等你

More about 我在雨中等你

最進看了Garth Stein(賈斯.史坦)的The Art of Racing in the Rain(我實在很不想介紹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我在雨中等你),發現這本書和我一開始的感覺有很大的差異,差異的原因就來自於書名;基本上這是一本好書,但是我對這本書的中文編輯很有意見。

由於小時候有養過狗的關係,所以大約一年前這本書一出來,在書店就因為它封面上的狗臉吸引我了,但是看了書名:「我在雨中等你」,與書封面上的簡介:「當一隻狗擁有人類的靈魂,世界在他心中會是什麼樣子?尤其這隻狗的主人,並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個雨中賽的車的高手...」,這樣的書名與介紹加上封面,我相信很容易誘導人想像這本書是介紹一隻狗在雨中等著主人回家,而主人又在雨中賽車,非常危險,可能出了什麼意外之類的,但狗兒仍很忠心地等著主人...或是某個賽車手的愛侶因為意外之類而靈魂轉生到一隻狗身上等等這樣之類的劇情,不管別人怎麼想,但至少當下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大概是一本濫情催淚的三流小說」,然而書也沒翻就放了回去;真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幾個禮拜前在圖書館中又逛到這本書,又被封面的狗臉所吸引,想說衝著可愛的狗臉(為什麼覺得可愛?因為我前以前的狗就長類似這樣的臉),就借回家看,一看才發現這本書是值得買下來收藏的好書,當初中文版的編書者真是該打,讓我差點錯過一本好書。

書中壓根沒有什麼誰在雨中等誰的劇情,而一隻狗擁有人類的靈魂?也沒有啊,不過是作者以狗兒Enzo(恩佐)當第一人稱主角在敘述這個故事罷了,一整個很無言,那麼依索寓言中的獅子老鼠,那是不是又要說「當一隻老鼠/獅子擁有人類的靈魂...」?童話故事小鹿斑比,那是不是又要說「當一隻鹿擁有人類的靈魂...」?而這本書以狗兒為主角,難不成作者只能寫汪汪汪、吃喝拉撒才是一隻狗,若讓狗兒有點想法,牠就是有人類的靈魂?

除了對編輯的抱怨之外,不可否認的這是一本好書,裡面傳達出的是許多值得思考的看法,只不過由一隻狗恩佐口中講出罷了,我想給小學生看他會有他的感觸,給大學生看他會有他的感觸,給上班族看他會有他的感觸,一本好書會讓人從書中反省自己,不同的歷練會看到不同深淺的想法。

「你的心,決定你所看見的」這應該算大部份人由這本書中得到的第一個哲理,當自己想法悲觀、缺乏自信、認為不可能成功,那麼可想而知就不會也不想去嘗試任何的機會,而間接地影響到結果--不可能成功;就像武俠小說中高手對峙,當想到自己不會勝利時,氣勢已輸,也就敗了。

書中不斷強調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以比賽還暗喻人生,勝利是屬於堅持到最後完成比賽的人,當然堅持到最後不一定勝利,但是不堅持到最後就一定失敗;而途中可能有各種狀況,自己的錯誤、別人的錯誤都會影響到自己,甚至自己的成功或別人的成功也會影響到自己,於是抱怨、懊悔、牽拖、失意、心虛...等等感覺或行為都會產生,但是無濟於事,「發生的就是發生了,接下來怎麼做才重要」。

我個人體認最深的是這一個想法「發生的就是發生了,接下來怎麼做才重要」,當恩佐被車撞到時,主人丹尼的想法是這樣,而不像肇事者還在懊悔與釐清責任的感覺中;
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接觸到各個部門或客戶,常常發生的事就是在釐清錯誤的責任,為什麼會發生錯誤(怒)?『你(們)』為什麼做錯?這個錯誤不關『我(們)』的事...,但是很少人去想那接下來該怎麼做,而高層長官們多半隻會做一件事----『震怒』,我想很多人都該看這本書,對已發生的事不需要馬上去追究誰的問題,而應該去想一下該怎麼解決。

很多人都該看這本書,包括不少大官、立法委員,當然,前提是他們還有能力閱讀,還有能力思考....